寻路问学,尽在路问 - 路问教育(www.luwen.cn)欢迎您! 全国客服电话: 400-0909-044 网站导航 培训机构 中职学校 国际学校 平台介绍 招生合作 平台客服 公众号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路问培训网首页
当前位置: 路问培训网 教育资讯 优化招生制度,破解“录而不读”

优化招生制度,破解“录而不读”

栏目: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:2022-09-29 10:05 来源: 路问教育 阅读量:23

报名、考试、查分免费提醒 申请试听课程
我已阅读并接受《用户协议》《隐私政策》

目前,各大高校秋季学期开学已有一段时间,然而,仍有一些本该出现的学生迟迟未能现身,只得被认定为“弃读”。近日,中国政法大学在官方网站上公示了32名因故无法按期入学的2022级研究生新生,引发热议。不乏有人认为,这些“录而不读”的学生浪费了研究生招生名额,对其他考生不公平。据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人员介绍,相关专业已经无法补录,但是学校会尊重这些考生的选择。

录而不读现状该如何破解?

近年来,本科生、研究生“录而不读”现象日益受到关注。2021年,安徽师范大学有105名全日制本科新生放弃入学资格,福州大学有119名本科学生放弃入学资格,华南农业大学有177名本科新生放弃入学资格。除此之外,中国地质大学、太原理工大学、苏州大学等高校的名字也出现在相关新闻之中。其中,不乏有口皆碑、众人向往的名校。

站在高校的立场上,学生不来就读有一种被“放鸽子”的不良感受。为此,早年一度有高校提出:要对放弃录取资格的学生设立“黑名单”。不过,经过多年讨论,舆论普遍认同:高校录取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,不宜给不来就读的学生轻易扣上“失信”帽子。考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之内,追求个人最优选择,有其自身合理性,现行录取制度也缺乏惩罚“弃读生”的依据。

然而,在高校与“弃读生”的矛盾之外,还有另一重不容忽视的矛盾。这矛盾存在于放弃录取者与未获录取者之间。对“弃读生”怨气最重的并不是高校,而是那些因为微小的分数、名次差距,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的人。站在这一群体的视角上看,那些放弃入学的人,浪费的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。

这么说,不是要对“录而不读”的考生搞“道德绑架”。而是希望高校和有关部门对现行录取制度加以改进,预防矛盾发生。录取制度还需充分考虑考生“弃读”的潜在可能性,设计相应对策。通过更加合理、灵活的制度设计,高校和考生之间可以避免沟通不畅造成的资源浪费,实现更加高效的双向选择,把避免教育学术资源浪费作为高校录取工作的制度目标。

要实现这一目标,有不少案例与经验可资参考。部分海外高校在录取考生时,会依照排名次序,给未获录取的学生设立较长的轮候名单,一旦有获得录取的考生放弃资格,轮候名单中的考生就能依序递补。当然,要让这一制度顺利运转,离不开高校与考生的事先沟通,只有在被录取者提前通知高校,声明放弃录取资格的情况下,轮候者才有可能在开学前得到补录。如何在高校与考生之间建立信任,并且留出足够的缓冲期,让学生预先作出选择,应当成为录取制度设计的重要一环。

近年来,国内有学者提出:应当在录取过程中为高校和考生提供更直接的沟通渠道,建立“双向确认”机制,从而最大限度保证被录取者的就读意愿。缺乏沟通渠道,正是近年来考生“弃读”现象频发的关键原因。很多时候,“录而不读”的考生都不是存心要欺骗高校,只能通过不来报到的方式被动表达个人意愿。对此,如果能改进录取期间高校与考生的沟通模式,无疑是多方共赢的好事。归根结底,优化招生流程,才是最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。(杨鑫宇)

报名、考试、查分免费提醒 申请试听课程
我已阅读并接受《用户协议》《隐私政策》

路问招生网是全国培训机构、中专、职业学校、技校、中职学校、单招、中考、高考、国际学校等招生信息的查询平台。

品牌故事
路问教育由深耕教育行业20年的团队创办,“路问”商标于2011年获国家商标局正式批复并成功注册。
路问

关注路问招生公众号
招生学校 、专业查询
政策、报考尽在掌握

Copyright © 2011 路问招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: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404号 蜀ICP备2021024436号-1
取 消 发送